昨日11时,武昌户部巷内人头攒动,摩肩接踵(如图)。在通往自由路最窄的一段路上,前面人不走,你一步也无法前行。
几家制作豆皮、热干面、鱼糊粉的老板都说,生意和以前周末差不多。巷口旁的老住户王先生很疑惑:“不搞烧烤了,怎么还这么多人呢?”
户部巷管委会负责人告诉记者,户部巷由户部巷老巷、自由路和民主路西段组成。周六户部巷人流大约为4.5万人次,而昨天最少有6万人次,“可能有些人是来看热闹的吧。”从数字看,这个周末户部巷人气不仅没有大幅下降,反而较平时还有所增加。
据分析,人气未降可能与“禁烤令”的影响还未完全释放有关。
不是那个味?
肉串、鸡翅改油炸,味道要差点
“禁烤令”一下,食客最担心的是,烤面筋、烤肉串、烤鸡翅、烤牛蛙、烤生蚝可能再也吃不到了。记者昨日调查发现,在户部巷老巷,虽然碳烤或电烤确实销声匿迹,但鸡翅、肉串、牛蛙都改油炸了,不过味道感觉变差了点。
在自由路上一家摊位前,市民陈女士点了4串肉串品尝。她说,“碳烤的入味些,油炸的味道差点。”和陈女士感受相同的市民不少。记者买了一对BT鸡翅,要最辣的。只见老板用油炸好鸡翅后再刷辣椒粉,与原来边烤边上料比,辣味没完全进去,BT鸡翅让人热泪盈眶的快感很难找到。
如果说肉串、鸡翅、牛蛙还能退而求其次,用油炸的过过瘾,生蚝和面筋则在户部巷老巷彻底绝迹了。记者在老巷寻找半晌,竟未发现一处有卖。一位曾经卖面筋的老板透露,面筋过油一炸就焦了,口感太硬不入味,生蚝则根本没法炸。
被禁烧烤户关门了?
大半回归主业,少数拜师转业
因为“禁烤令”,户部巷有31家烧烤经营户将面临转业或者转移。此前有人估计,这些店的老板们6月1日之后可能会暂时关门停业,另寻出路。
记者昨日在户部巷走访发现,31家被禁止烧烤的商户中,真正关门停业的只有不到5家,绝大部分“老烧烤”仍在开门营业,只不过烧烤的炉子已看不到了。“虽然这次有31家烧烤商户被禁止烧烤,但是真正纯做烧烤的只有3家。”户部巷管委会负责人表示,31家之中,大部分主业不是烧烤,所以“转业”很快,暂时回归主业。而对于纯做烧烤的3家商户,管委会积极帮助烧烤经营户转向经营,邀请武汉地方小吃首席研究员、户部巷技术顾问虞东海大师免费对他们进行技能辅导。
据了解,目前其中一家可能转做武昌鱼,另一家则在探索武汉传统饼类小吃。不过对于曾经做烧烤的商户而言,钱赚少了是不争的事实。
外号“老瘪”的叶中建,2006年靠着自创的“牛肉饼”在户部巷站稳了脚跟。然而正当别的商户也跟风做牛肉饼时,叶中建把重心转到了烤面筋的副业上。“4个人做饼子,一天赚几百块钱。一个人烤面筋,一天最多能卖4000元,难怪做烧烤的越来越多。”不过现在叶中建正在跟随虞东海学习传统汉派小吃——蚕丝饼、油香等做法。“如果能把这些濒临失传的正宗武汉小吃做响,也算是对户部巷做点贡献。”叶中建表示。
烧烤真的绝迹了吗?
整改遭误读,合法烧烤仍获保留
虽然在户部巷老巷,已经找不到一个炭炉子,但是户部巷里真的再也吃不到烧烤美食了吗?记者几经辗转,在自由路上紧靠解放路的古巷小吃城,找到了烧烤摊子。
一进古巷小吃城,感觉那里人比以往更多一些。里面烤肉串、烤生蚝生意热火朝天。记者粗略一数,各种烧烤大约有十余家,以烤肉串居多,烤面筋则仅剩一家。
是网开一面还是漏网之鱼?户部巷管委会负责人表示,其实被外界盛传的“禁烤令”,是对户部巷进行整改行动的误解,因为涉及的31家商户都存在超范围经营的情况。半月前,武汉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武昌分局已对31家烧烤户下达《责令停止超范围经营的监督 |